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15篇
  免费   4296篇
  国内免费   18877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1067篇
  2022年   1838篇
  2021年   1911篇
  2020年   1807篇
  2019年   2093篇
  2018年   1390篇
  2017年   1362篇
  2016年   1377篇
  2015年   1845篇
  2014年   2762篇
  2013年   2250篇
  2012年   3303篇
  2011年   3322篇
  2010年   2729篇
  2009年   2893篇
  2008年   3059篇
  2007年   2918篇
  2006年   2727篇
  2005年   2334篇
  2004年   1788篇
  2003年   1539篇
  2002年   1369篇
  2001年   1321篇
  2000年   1216篇
  1999年   754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61.
吗啡降低大鼠脊髓内cAMP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正雄  张桂林 《生理学报》1991,43(4):389-393
有资料表明,吗啡或脑啡肽可影响脑内 cAMP 与 cGMP 的含量,但对脊髓内 cAMP 与cGMP 的含量有何影响,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吗啡可使大鼠离体与在体脊髓内 cAMP 的含量明显降低;而对脊髓内 cGMP 的含量则无明显影响;纳洛酮可特异阻断吗啡对脊髓内 cAMP 含量的抑制效应。提示:吗啡的上述作用是通过大鼠脊髓内阿片受体所介导。脑和脊髓内 cAMP 含量的变化可能部分介导了吗啡作用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62.
本文在麻醉并制动的大鼠上观察了中缝背核(DR)条件刺激对由苔状和爬行纤维传入引起的小脑浦肯野细胞(PC)诱发反应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刺激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可以引起苔状和爬行纤维向对侧小脑皮层第Ⅵ和Ⅶ小叶的传入,因而在该小叶上记录到 PC 的诱发简单锋电位(SS)和复杂锋电位(CS)反应,潜伏期分别是8—25和12—30ms。(2)以不影响PC 自发 SS 和 CS 活动的阈下强度刺激 DR,可显著地压抑 PC 对于刺激感觉运动皮层引起的苔状和爬行纤维兴奋所产生的诱发 SS 和 CS 反应,这种压抑作用可持续数百毫秒。(3)DR条件刺激对 PC 的诱发 SS 和 CS 反应的压抑作用可以被静脉注射5-HT 受体阻断剂羟甲丙基甲基麦角酰胺所减弱或阻断。上述结果表明 DR 的5-HT 能纤维传入可以降低苔状和爬行纤维对 PC 的突触作用效力,抑或降低 PC 对突触传入的反应敏感性,提示中缝-小脑5-HT,能纤维传入系统参与了小脑某些重要的神经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63.
解兰昌  章海军 《生理学报》1991,43(6):530-536
本文利用激光散斑屈光测试系统详细探讨了夜近视(night myopia)的产生机制。夜近视在环境亮度降低到产生暗视觉时出现,并随亮度继续降低而增大,平均值为1.35D。实验证明眼睛球差和色差不是造成夜近视的主要因素。夜近视数值在暗适应过程中呈增大的趋势。在暗视觉时,由于视野中缺少适宜的刺激,眼睛处于暗焦(dark focus)休止状态,这是造成夜近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青海草原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的位置及组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草原毛虫性信息素分泌腺是一个上皮褶,位于第八、九腹节间的背方节间膜。覆盖分泌腺的表皮表面光滑,无鳞片和毛状突起。表皮可分二层。内表皮较上表皮厚,厚度有变化,深入到V形细胞褶内。V形排列增加了腺细胞的数量,有利于信息素产量的提高,但上表皮面积与细胞顶膜面积的减少,不利于释放,召唤雌蛾腹部末端连续地伸缩可能是一种补偿活动。  相似文献   
65.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内5-HT的含量,观察电刺激两侧颈迷走神经向中端对大鼠海马、下丘脑和中-桥脑内5-HT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后,三脑区的5-HT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0.005);(2)侧脑室内注射新斯的明(10μg/10μl)或烟碱(10μg/10μl)后,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使三脑区5-HT含量增多的效应显著提高(p<0.01-0.001);(3)侧脑室内注射六烃季胺(250μg/10μl)后,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使三脑区5-HT含量增多的效应显著下降(p<0.05-0.005);(4)侧脑室内注射阿托品(10μg/10μl)或纳洛酮(10μg/10μl)后,不影响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引起的三脑区5-HT含量增多的效应(p>0.05)。由此看来,迷走传入冲动很可能先使脑内Ach释放增多,然后,Ach作用于N-胆碱受体而导致海马、下丘脑和中-桥脑内5-HT含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脑内,迷走传入纤维和5-HT能神经元之间可能存在着机能联系。  相似文献   
66.
青海省海北地区高寒草甸鸟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研究地区,高寒草甸鸟类群落由22种鸟组成,它们隶属于2目9科,其中留鸟11种,迁徙鸟8种。在当地繁殖的鸟19种,冬候鸟2种。各项鸟类群落指标呈现明显季节变化,一般从早春开始上升,到夏季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隆冬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67.
多鳞铲颌鱼的生态适应性及地理分布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多鳞铲颔鱼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栖居河段的生态环境等所做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多鳞铲颌鱼的生态适应性及分布成因等问题。做为对北方寒冷气候的适应,多鳞铲颌鱼有蛰伏泉穴越冬的习性,越冬期近6个月;推测多鳞铲颌鱼是由原始鲃类演化来的,形成于更新世早期;现代分布状况可能是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8.
固氮蓝藻高光放氢突变种的筛选和放氢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以前报道过几种快速生长的固氮蓝藻在某种条件下能好气光放氢,其速度可以达到光合放氧速度的10—15%,但这种活性只有在不积累氢气的流动气相下或在短时间内发生。本文报道用亚硝基胍诱变所得到的Anabaena spp。Strain CA的高光放氢突变种——N9A和18A——的筛选和氢代谢特点。在达生长饱和光照以后,野生型的光放氢活性与光照强度的增加成正相关,而其吸氢活性则与之成负相关,显示高光照强度可能抑制吸氢酶的活性。无论在什么光强下,均测不到两个突变种的吸氢活性,暗示在突变种中,吸氢酶或有关系统受损伤。把细胞固相化在琼脂上,在密闭系统中,高光强下培养50个小时,两个突变种光释放和积累的氢分别为野生型的2倍(N9A)和6倍(18A),后者等于氢占气相(1%CO_2的空气)的1.8%。两个突变种在生长速度、叶绿素含量、乙炔还原活性以及光合放氧方面与野生型无明显不同。当以含50—100nM的镍离子的培养基培养时,野生型的好气净产氢活性完全丢失,其吸氢活性却增加约10倍。培养基中镍离子的存在,对两个突变种的高光放氢活性则毫无影响,而且在此情况下,仍测不出其吸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突变种系吸氢酶缺陷型突变种。  相似文献   
69.
红色角毛虫的形态学和形态发生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并描述了上海采集到的红色角毛虫的形态结构和形态发生过程。发现形态发生时虫体分别于前、后两个区域发生前、后两个口围带原基,并且由同一个体分裂而成的前,后两个仔虫内,额、腹、横棘毛和缘棘毛的分化并不完全相同,以至造成两个仔虫上棘毛的数目和缘棘毛的列数有明显差异。根据红色角毛虫的形态结构及其形态发生中的一些不够稳定的特点,推测它可能是一种还处于分化中的腹毛类纤毛虫。  相似文献   
70.
关于法氏囊内T细胞及腔淋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表明,法氏囊内存在一个T淋巴细胞弥散渗透区(DIA),在初生雏鸡中开始形成,一月半发育完善,同样在ISE(滤泡间上皮)上皮层内亦存在少量的弥散T淋巴细胞,上述淋巴细胞与腔淋巴细胞,形态结构极为相似。酯酶活性反应均显示T细胞型。 另外初生雏鸡切除胸腺,不仅影响DIA的发育而且影响滤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